各地區(qū)可以填報的高考志愿數(shù)量是不同的,沖穩(wěn)保比例也不同,如果是45個志愿,可以按照7:16:15:7進行志愿填報。
一、45個志愿
45個志愿比例可以參考:7:16:15:7
第一個7指的就是沖,在了解各高校往年投檔線和位次之后,根據自己的分數(shù)和位次選擇高于自己同位分幾分的學校,這部分學校所占比例,根據考生自己的情況可以減少。
中間16和15就是穩(wěn)和保,為了保證考生被錄取,這部分高校必須占據大部分比例,通常選擇的是和自己同位分同等位置或者是低幾分的學校。
最后一個7指的是墊,為了防止穩(wěn)和保的高校因為投檔線突然上漲而導致考生滑檔的情況,可以找大概7個投檔線比自己同位分低較多的學校,以提高自己的錄取幾率。
二、96個志愿
一般來說96個志愿可以分為三種比例來排序:
1、沖穩(wěn)保的比例為3:3:3,沖的志愿填32個,穩(wěn)的志愿填32個,保的志愿填32個;
2、沖穩(wěn)保的比例為4:2:3,沖的志愿填41個,穩(wěn)的志愿填21個,保的志愿填32個;
3、沖穩(wěn)保的比例為2:4:3沖的志愿填21個,穩(wěn)的志愿填41個,保的志愿填32個。
如果這個專業(yè)去年是11000-15000位次,保守來看1000名到2000名左右可以保底。高考的分數(shù)對應的位次高于學校的錄取位次,僅表明有被所選高校錄取的可能,能否被錄取到所填報的專業(yè),則要看所選專業(yè)的錄取位次,高校的專業(yè)錄取分,往往要高于學校錄取分,高出幾十分的情況并不鮮見。而對所選專業(yè)錄取分的估計,也需參考近年3至5年的錄取位次。
從“沖”到“墊”學校的選擇,要保證有一定分數(shù)差,如果考生對專業(yè)沒有特殊要求,也就是服從調劑的情況下,有梯度的填報,既不會浪費考生的分數(shù),也能夠提高考生被錄取的幾率。
沖學校,畢竟是有風險的,沖的學校的錄取分數(shù)比自己的高考成績高,被錄取的可能性比較小,而穩(wěn)三個這樣的填法就比較安全,被錄取的概率也大。
第一步:首先要明確各個省份的考試政策。
近些年來,每個地區(qū)的高考政策不斷地改革,首先是上海和浙江兩個省份推出新高考試點,接著山東等各省也相繼進入新高考的范疇。
第二步:其次要弄明白新高考的政策背景。以山東省為例子
新高考是3+3的模式,這樣的組合選擇會多達二十余種的選課組合。打破文理分科后,之前的文理成績的參考價值已經很低了。那么在高考中需要怎樣的填報吶?
第三步:我們依然要進行沖一沖,穩(wěn)一穩(wěn),保一保的政策進行具體的填報。
96個平行志愿,前32個為沖一沖,中間32為保一保,后32個為穩(wěn)一穩(wěn)。這樣的填報順序進行填報。
第四步:應該通過參考什么樣的資料進行參考來進行填報吶,近三年的成績?yōu)榇诉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通過一定的轉換參考位次基本就可以進行報考。
第五步:具體的位次的轉換單純的依靠計算十分困難,可以借助計算機的數(shù)據,相關的具體可以咨詢教育機構或者其他教育部門。